RFID系统根据工作频率的不同可以分为低频(LF)、高频(HF)、超高频(UHF)和微波频段(Microwave)。低频(LF)RFID 系统典型工作频率为 134kHz 或 125kHz,高频(HF)RFID 系统典型工作频率为 13.56MHz,超高频 RFID 系统典型工作频率为 920MHz 和 2.45GHz,RFID 系统实际工作频率应符合国家及地方无线电法规的具体规定。微波(MicroWave)RFID 系统典型工作频率为2.45GHz、5.8GHz。
根据 RFID 标签是否携带电池供电,可分为无源 RFID 和有源 RFID。无源 RFID 标签不携带电池,标签工作所需能量来自读写器辐射。有源 RFID 标签携带电池,为标签工作提供能量。无源 RFID 标签依赖读写器辐射的能量进行工作,在脱离读写器辐射能量的情况下无法主动发送信号工作,因此,也称为被动式(Passive)RFID。有源 RFID 标签携带电池可以主动发送信号工作,因此,也称为主动式(Active)RFID。低频和高频 RFID 属于无源 RFID,超高频和微波既有无源 RFID ,也有有源RFID。
低频(LF, 30 kHz ~ 300 kHz)
低频的工作频段是30 kHz ~ 300 kHz,通常工作在125 kHz和134.2 kHz这两个主要频段。低频 RFID 属于无源 RFID 技术,系统识别距离通常在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之间,少数应用场景可以到几米。由于较低的工作频率,低频 RFID 信号具有较好的穿透特性,不易被遮挡,有较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,对金属或液体等介质环境有良好的抗干扰效果。低频信号链路衰退快,RFID 通信距离较近,数据传输速率相对较慢,因此适用于近距离、小数量的识别管理应用。被广泛用于牲畜、宠物等动物标识和追踪。 应用场景:
动物识别: 低频RFID标签常用于宠物、牲畜和野生动物的识别和跟踪。
安全和访问控制: 用于安全系统和门禁控制,如门禁卡和钥匙卡。
工业自动化: 用于生产线和工厂自动化中的近距离识别和跟踪。
高频(HF,3 MHz ~ 30 MHz)
高频的工作频段是3 MHz ~ 30 MHz,最常见的工作频率是13.56 MHz。高频 RFID 属于无源 RFID 技术,由于电磁通信信号易衰减,高频 RFID 通信距离一般在几厘米到几十厘米,数据传输速率一般在几十 kbps 到几百 kbps。高频 RFID 系统通常应用于单标签识别应用,ISO/IEC 18000-3 标准定义了基于随机的防碰撞协议,使得高频 RFID 系统可以实现多标签识别应用,每秒可完成几百张标签的识别。高频 RFID 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、通信可靠、数据传输速率高等特点。作为识别卡时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卡、公交卡、门禁卡等场景,实现基于卡的身份识别与服务、管理应用;作为标签时被广泛用于工业产线托盘识别、图书档案管理、药品追踪、设备管理、零售以及工具管理等场景。受限于信号传播距离,多数的高频 RFID 应用为近距离识别场景。 应用场景:
超高频有源 RFID 是一种远距离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,因标签具有电池供电,可实现几十到几百米的通信距离,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,可以实现更可靠、安全的标签识别及传感器数据采集。超高频有源 RFID 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有 433MHz、2.45GHz,其中大部分系统工作于 2.45GHz 频段。
超高频有源 RFID 系统即具有较远的通信距离,增加读写器覆盖范围,又支持高效的防碰撞协议,可以实现多标签的快速识别,能更好解决远距离、高可靠、多标签识别管理应用需求,特别是标签携带传感器可实现标签的环境监测与实时定位。基于上述技术特点,超高频有源 RFID 被广泛应用于人员追踪、贵重资产监管、仓储物流、车辆识别、环境监测和实时定位等应用场景。 应用场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