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我给出的答案更好,更全面,更高分。
只用了几十秒,就能得到我花了大量精力才学会,并融汇贯通的东西。
轻而易举就能获得我呕心沥血才学会的东西。
在一定程度上,这就是我多年打造出来的护城河。
现在我感觉它让我的护城河看起来浅的很可笑。
所以我是真的感到恐惧,恐惧到我开始抗拒。
看着 AI 编程的势头越来越猛,我甚至有时候觉得 AI 就不应该被发明出来。
我知道这是不对的,但是我确实有一段时间是这样想的。
以前,我想起一个有意思的技术话题就会去一边研究一边写,最后把它写出来。
现在,当我研究了一点,然后在把它写出来的,我就会觉得,没意思。
单纯就是觉得没意思,因为我写的这些东西,去问 AI 都知道。
我把它写出来可能要用一周时间,但是去问 AI,它几分钟就能给你一大段内容,并说得头头是道。
我找不到我写出来的价值在哪里。
这件事情让我想起了一个久远的事情。
当时我才毕业不久,工作不到一年时间,和公司的一个有多年开发经验的老同事聊天。
他当时说了一句话,我印象深刻,大概是这样的,几乎是原话:
SpringBoot 这种开箱即用的东西就不应该被发明出来,Spring 的 xml 配置确实复杂,但是我用了这么多年了,我已经背下来了,这就是我的护城河,现在 SpringBoot 倒好,约定大于配置,一下子就把护城河给我挖没了。
我当时刚刚入行不久,苦于 Spring 的复杂配置,每次都头疼。
后来 SpringBoot 框架来了,才算是救我于水火,我就是它的受益者。
所以对于他的说法,我当时觉得是“暴论”,SpringBoot 这么好的东西,当然得用了。
在心里想得是:你不去拥抱 SpringBoot 这么好的东西,你就会被它淘汰。
后来的事情你也知道了,SpringBoot 脚手架全面挤占了原生 Spring 的开发市场。
现在,时代变化了,但是故事没变。
AI 就是上面场景中的 SpringBoot。
而我变成了那位“有多年开发经验的老同事”。
AI 迅猛发展的这几年,特别是近半年,编码的道心确确实实被 AI 搞破碎过,多年埋头苦干挖出来的护城河也确确实实被 AI 给搞浅了。
后来我通过拥抱 AI 的方式,进行了重建,重建之后更坚固了。
多年埋头苦干挖出来的护城河也确确实实可以让 AI 再次挖得更深。
当下,虽然我已经在努力拥抱,但实际上我知道只是非常浮于表面的拥抱。
至于怎么更好更深入的拥抱 AI,我还在摸索和思考。
以上就是我的一点困扰和思考,分享给你。 最后附上一个这篇文章在公众号评论区的评论: